\ 台日藝旅通信 /

Ninjin magazine

寧淨編集部

Art & Culture
Lifestyle
Discover Taiwan
Discover Japan
Travel
People
2025
/
09
/
05

馬祖國際藝術島9月開展 ,台灣規模最大的跳島藝術慶典,展期73天 55組國內外藝術家,日本藝術家柳幸典、木村崇人等現地創作

09.05-11.16 @連江縣馬祖列島(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共5島)

尚未上傳輪播圖
輪播圖說
#
馬祖國際藝術島
#
新聞稿
由連江縣政府及文化總會共同主辦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今年邁入第三屆,以「拍楸 ——你的海洋,我的陸」為主題,展期從9月5日開始到11月16日,共73天是歷屆最長,邀集來自台灣、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澳洲、美國、西班牙與加拿大等9個國家與地區、至少55組國內外藝術團隊,於南竿、北竿、西莒、東莒、東引共5個島嶼,展出總計75件作品,其中超過50件新作,另外有超過10場精彩表演節目,,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跳島藝術慶典。
第3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主視覺

本屆亮點介紹

  • 台灣規模最大的跳島藝術慶典,本屆展期歷屆最長,橫跨南竿、北竿、西莒、東莒、東引,共5個島嶼
  • 9國藝術家、55組國內外藝術家登島共創,展場橫跨發電廠、軍事據點、報社、老宅、體育館、過往電影院、公車等
  • 4組日本藝術家首次登島創作,柳幸典(Yukinori Yanagi)、木村崇人(Takahito Kimura)、日本藝術家雙人組米谷健+茱莉亞(Ken Yonetani & Julia Yonetani)、狩野朋子+中坪多恵子(Tomoko Kano / Taeko Nakatsubo)
  • 藝術島聯名週邊產品:全家便利商店老酒茶葉、霜淇淋與拿鐵;臺虎精釀藝術島限定啤酒、國際藝術島紀念酒、藝術島一卡通
  • 全區作品免費觀賞,部分作品及節目需事先預約

策展主題:「拍楸 – 你的海洋,我的陸」

閩東語「拍楸」(ㄆㄚ ㄖㄧㄨ,pha-jiu),是馬祖世代傳承的重要捕魚工法,意指每年8、9月,全村動員,邀請眾多男丁勞力,連續出海十多天,將巨大的竹樁打入海底,為漁網定錨,也為來年的豐收打下基礎。

藝術島做為當代的「拍楸」,回應馬祖過去漁業黃金時代「一個網目養一口人,討海人的一張網養活了整座島」的集體記憶,以雙年展為節奏,動員跨村落、跨世代、跨產業、跨部門的島嶼力量,用藝術連結島上每一個人,編織出一張面向未來的文化大網。

「拍楸」不只是傳統技藝,更是馬祖走向國際、開啟對話的文化語言;而「你的海洋,我的陸」提醒我們去重新理解自己與他人、地方與世界的關係。讓我們從藝術島的各個角落,重新看見馬祖的日常生活與未來可能。

軍事據點轉譯:26、53 與 77 據點首次全面開放

隨著南竿 26、53 與 77 據點於轉譯完工後首次全面開放,軍事據點再生與打開的能量得以完整呈現,各處據點轉譯的建築師透過不同的空間治理策略,將據點轉化為食藝空間、鋼琴吧、美術館等,藝術成為連結歷史、空間與未來想像的媒介。

常式建築  張正瑜、張匡逸《海角藝隅-南竿26據點》 OASIS Studio 常式建築師事務所
群靑建築師事務所 簡志穎(設計)佇於建築師事務所 丁玉霞(監造) 《海上鋼琴吧-南竿53據點》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等待美術館 - 南竿77據點》

【南竿】亮點新作介紹

柳幸典(日本)《哥吉拉計畫 ー 健康島嶼幸福馬祖》| 舊體育館

作品以核能警示黃色的廢棄燃料桶組成,中央眼球的「虹膜」,播放廣島原爆與太平洋核試驗影像,結合台電提供的廢棄電箱、電桿等,以及體育場角力墊、漁船等物件,將地方集體經驗納入全球地緣關係下的能源災難史對話。此次展出為體育館拆除改建前的最後一次開放,透過作品將場域改造為獨特的空間經驗,形塑新的地景記憶。

NA12_柳幸典 Yukinori Yanagi《哥吉拉計畫 ー 健康島嶼幸福馬祖 Project God-zilla – Healthy Islands Happy Matsu》Production: VERA design 。 Photo: 崔明杰

朱威龍(馬來西亞)《漁夢》|山隴澳口

此風動大型地景裝置重構馬祖漁村的意象,呈現過往漁人順應海流、與海共生的記憶。

NA16_朱威龍Chee Wai-Loong《漁夢 Fishing Dream》
米谷健、茱莉亞(Ken Yonetani & Julia Yonetani)《生命之網》|山隴排練場

以釣魚線編織出龐大網狀裝置,象徵世間萬物緊密相連,凸顯人類與海洋相互依存的關係。

NA11_米谷健+茱莉亞 Ken+Julia YONETANI《生命之網Web of Life》Credit:Julia YONETANI
林銓居《菊花五千朵》|77據點

以數千朵陶瓷黃菊鋪滿地面,映照佈滿消音錐的砲台碉堡,象徵自 1949 年以來戰地歲月中無數青春與生命的犧牲。

NA31_林銓居Lin Chuan-Chu《菊花五千朵 5000 Chrysanthemums》(左)Credit: 吳宙棋
李佩珊《不是誰的棋子,我們是…》|26據點

以富有想像力的圍棋意象對抗被簡化的地緣政治觀,並致敬馬祖層疊交織的歷史。透過四鄉五島的多場居民共創工作坊,邀請大家彩繪圍棋花瓶,共同將昔日軍事據點轉化為承載馬祖情感、記憶與關懷的文化載體。

NA15_李佩珊Lee Panthea《不是誰的棋子,我們是⋯ NOBODY’S PAWN, WE ARE…》Credit:Troels Steenholdt Heiredal
狩野朋子+中坪多恵子《馬祖島來信》| 53據點

透過馬祖的歷史、自然景觀以及士兵的書信,邀請觀展者來與這座島嶼產生連結。由策展人洪榆橙(Hung Yu-Cheng)所啟動的軍旅書信徵集計畫,藝術家進一步閱讀書信故事後受到啟發,結合古老羊皮紙的轉印,與明信片、紀念章戳的設計,邀請觀眾一同寫一封信給過去或未來的自己。

NA28_狩野 朋子Tomoko Kano|中坪 多恵子Taeko Nakatsubo 《馬祖島來信 Letters from Matsu》
陳益輝《築巢》|珠螺海灣長堤

位於南竿的珠螺海灣長堤,馬祖雕塑家陳益輝的大型海岸地景作品《築巢》,將過往軌條砦的戰地語彙轉化為馬祖人在不安定中謀求安居樂業的生活想像。

NA06_陳益輝Chen I-Hui《築巢 Build a Nest》Credit: 吳宙棋

甘銘源《拍楸-簍光・竹影》|鐵板澳口

「拍楸」作為馬祖重要傳統漁法,在四鄉五島中有著不同的實踐智慧;藝術家透過深度的田野調查與在地訪談,結合「竹簍樁」和「斗楸」的意象共同呈現此一漁法在海中巨大的空間尺度。橘黃色的旗幟則轉化自「蝦皮窗」的意象,重現產業如光般的過往榮景。「竹影」呼應材料來源,強調自然環境中的柔和與生態融合。

NA25_甘銘源Kan Ming-Yuan《拍楸- 簍光‧竹影 Glow of the Basket, Shadows of Bamboo》 (右)Credit: 吳宙棋
康雅筑《解編那回返之徑》|牛角聚落 半月形玻璃小屋

回應「拍楸」的主題概念,漁網的「網目」不僅是捕魚的利器,更象徵著漁村聚落每個家戶嗷嗷待哺的人們。藝術家在牛角澳口呈現,邀請地方共同參與作品漁網的編織,進一步聚焦女性作為漁村生產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勞動角色,並以其編織智慧,撐持起聚落網目之間的關係網絡。

NA08_康雅筑 Kang Ya-chu《解編那回返之徑 Unraveling and Weaving the Way Back》
辛綺《為光所制: 依嬷》|依嬤的店

藝術家邀請觀者透過圖像、閩東語文字與聲音,窺見戰地政務時期「燈火管制」下,馬祖人在不同年代所遇到的事件,創作在餐桌上浮現,喚醒記憶。

NA09_辛綺 Xin Qi《為光所制:依嬤 Confined in Light:Yima Kitchen》
胡安.薩摩拉 Juan Zamora (西班牙)《夢之亭》|復興路涼亭

藝術家打造潛意識的夢境場域,並回應在地傳統信仰的「祈夢」儀式,讓觀眾遠眺海島景色,感受與海洋同夢共眠的空間經驗。

NA07_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夢之亭 The Dream Pavilion》

【北竿】亮點新作介紹

劉致宏《漁汐》《魚漬》|橋仔五間排

《漁汐》以草繩編結技藝串連潮汐、日光與水下漂浮的意象,探索拍楸文化中的物質語言與手工痕跡。《魚漬》則轉化魚露與做鹹文化,呈現海洋記憶的味覺符號。本次創作將與日光、潮汐和水下漂浮的印象相互連動,成為一處凝鍊了漁法、智慧、勞動與技藝的時空場域。

BE05_劉致宏 Liu Chih-Hung《漁汐 Tide & Time》_Credit:狐色影像製作 WHOSE IMAGE STUDIO
BE06_劉致宏 Liu Chih-Hung《Pickled & Steeped》_credit:狐色影像製作 WHOSE IMAGE STUDIO
驫舞劇場《時間行者》、阮義忠《北竿1979》|發電廠

獲CNN、AFP力推,北竿最具前線與歷史張力的空間的「軍魂電廠」今年再度開放,由台電公共藝術以邀集多組藝術家共同進駐創作,回應自1975年馬祖來電半世紀的時代記憶。由一隱照明設計的《軍魂之光》、王榆鈞的聲音地景《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再次鼓動電廠的心臟。驫舞劇場統籌的《時間行者》,將於 9–11 月周末帶來 11 組舞者的44場現地演出,帶領觀眾穿越光陰;電廠一樓更有攝影師阮義忠的作品投影《北竿1979》,映照往日北竿榮光。

BE15_驫舞劇場HORSE《時間行者 The Time Traveler》
BE12_阮義忠Juan I-jong《北竿1979 Matsu Beigan 1979》
張立人《FM81.11》 倪祥《「我是對的」外傳-[欠打]》|40據點

同樣由台電公共藝術策畫的作品,在北竿40據點中,張立人以《FM81.11》加長完整版與重返戰地;倪祥《「我是對的」外傳-[欠打]》則以荒謬視角回望備戰日常。

BE16_張立人Chang Li-Ren《FM81.11 2023》
BE17_ 倪祥 Ni Hsiang《「我是對的」外傳 - [欠打]_I Am Right_ Side Story – [Needs a Beating]》
林聖峰《海量》|后沃聚落

以高低錯落的酒甕,回應閩東家屋敘事與家釀記憶,串連海面端景、據點到聚落家屋的后沃空間路徑。

BE09_林聖峰Lin Sheng-Feng 《海量 Sparkling Abundance》
陳敬寶《尋常人家》|坂里聚落

馬祖旅外攝影家陳敬寶重返北竿,邀請觀眾與他共同踏上一場漫長的歸家旅程,於坂里聚落展示最新《尋常人家》系列作品,透過八組地方耆老的影像,細膩描繪日常卻不平凡的環境肖像。

BE01_陳敬寶Chen Chin-Pao《尋常人家Ordinary Household》
陳以軒《風化顯影》|后沃聚落

以實驗性攝影作品,捕捉島上的氣候與風化痕跡成為時間的影像語言。

BE10_陳以軒Chen I-Hsuen《風化顯影 Weathering Lithography》

【東莒】亮點新作介紹

木村崇人(日本)《和兩座島嶼一同化為雲朵的日子》|猛澳港務大樓

藝術家邀集東莒與日本男木島居民共創藍曬風箏,承載兩地的夢想與祝福,在天空中飛揚,象徵跨國情誼的連結。

DJ01_木村崇人Takahito Kimura《和兩座島嶼一同化為雲朵的日子A Day to Become Clouds with Two Islands》

西莒】亮點新作介紹

陳界仁《帝國邊界II-西方公司》|西莒中正堂

西莒「西方公司」的進駐到後期美軍顧問團的南竿駐紮的歷史脈絡成為關鍵議題。在過去前線電影院所在的西莒中正堂,透過半虛構自傳的尋父旅程,重返冷戰時期「西方公司」的寓意現場。

XJ01_陳界仁CHEN Chieh-Jen《帝國邊界II—西方公司Empire_s Borders II–Western Enterprises, Inc.》Credit:陳又維
皮耶爾&瑪莉 Pierre & Marie(加拿大) 《在他眼中》|中正門、青帆聚落舊辦公室、加油站旁、西坵村口、田沃聚落老人活動中心

以巨大醒目的眼睛改造環境建築,讓建築物彷彿擁有生命,營造出一種被窺視的詭異感,引領觀眾反思島嶼邊界與他者的關係。

XJ02_皮耶爾&瑪莉Pierre&Marie《在他眼中Big Other》Credit:潘羽祐

【東引】亮點新作介紹

林美玲《微光記憶》|東引鄉倉庫

乘夜船來到東引,馬祖女兒林美玲以《微光記憶》描繪漁船歸港所見,中路上錯落老屋的光影。

DY01_林美玲 Lin Mei-Lin 《微光·記憶 Glimmering Memory》

公車與郵輪上的藝術創作 

在新臺馬輪航程中,觀眾更能聆聽由黃心健團隊監製,藝術家林強、宋兆祥、陳藝家共同創作的聲音作品《彼岸之聲》,自海上開啟一場聽覺旅程;黃心健團隊亦於南竿梅石有多組聲音、 VR動畫等多科技藝術裝置,延伸馬祖與世界的想像。

NA32_黃心健Huang Hsin-Chien|林強Lim Giong|宋兆祥Sung Raymond|陳藝家Ryan J Raffa《彼岸之聲 Sound of the Beyond》

南竿與北竿各有一台「黃魚公車」行駛,由插畫家鄒駿昇設計的《島魚行旅》穿梭於島嶼之間,成為流動的藝術載體。追隨車身的黃魚環島奔行,彷彿連「追公車」的日常也帶著海的節奏與島嶼風情。

而藝術島正是如此,讓馬祖以自身的語言與記憶重新敘述,透過藝術共創串連島民與關係人口,共同書寫島嶼轉身的故事。

NA13_鄒駿昇Page Tsou《島魚行旅:Where Time Tastes the Sea》Credit: (左) 吳宙棋 (中、右) Alan Tsai

13場表演藝術,橫跨3個月

表演藝術的部分,更有優人神鼓、舞蹈空間、簧格音樂帶來的精彩演出;馬祖戲劇團、北角星戲劇團的《馬祖心情記事7拍楸》,以及文化部庄頭劇場、紙風車劇團、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共同匯演。

藝術島官方行程,走訪南北竿藝術風景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首度推出官方一日遊行程,為全馬祖唯一的官方授權導覽,帶領觀者走訪南竿、北竿的作品點位,深度探索藝術島的核心風景。

南竿開團時間:9/13、9/27、10/11、10/25、11/8

行程涵蓋:53據點、77據點與山隴排練場、山隴舊體育場等至少6處全新展出作品及景點

北竿開團時間:9/14、9/28、10/12、10/26、11/2、11/9

行程涵蓋:北竿發電廠、40據點、芹壁、坂里及后沃聚落等展區

完整資訊請見報名頁面:https://reurl.cc/9n7kNv

品牌跨界,感受生活中的藝術島

馬祖國際藝術島本屆與許多大眾生活中常見的品牌跨界結合,例如全家便利商店、臺虎精釀、iPASS一卡通、去趣、yoxi、iRent,還有馬祖人引以為傲的馬祖高粱,希望透過這些合作,讓更多人對馬祖國際藝術島產生興趣,即使不曾踏上馬祖,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藝術島的存在。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概要

主題: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

▼時間:2025年9月5日(五)-11月16日(日)

▼地點:連江縣馬祖列島(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共5島)

▼入場:免費(部分節目及作品需事前預約)

▼主辦單位:連江縣、文化總會

▼總策劃:吳漢中(社計有限公司)

▼行銷統籌:程詩郁(左腦創意)

▼總營運:劉慧婷(白日夢創意)

▼官網:https://matsubiennial.tw/

▼官方社群: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atsubiennial/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atsubiennial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v2ZkkyUa6YzJEBEuGiygQ

寧淨編集部 TW
Ninjin Magazine
Taiwan
\ Sha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