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美圖位於水湳經貿園區中央公園北側,場館樓地板面積約 58,000 平方公尺。建築由八個量體組成,彼此獨立卻又相互串連,透過「開放、透明、流動」的概念,打造藝術、閱讀與自然共生的公共場域。設計團隊將建築拆解成多個契合環境尺度的量體,再以銀白鋁製擴張網覆蓋,宛如輕盈的薄紗映照周邊景致,使建築與中央公園綠意、城市景觀巧妙融合。建築量體抬高形成層次多變的遮蔭廣場,引入風、光與綠意,多入口設計讓人們可在城市、公園及建築間自由穿梭,形塑一座隨時歡迎來館觀眾駐足的文化森林。
開箱之旅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親自導覽,從綠美圖大廳展開。進入大廳映入眼簾的是兩座圓形玻璃屋,一座為綠美圖的服務臺,另一座通往地下公共空間,為綠美圖中「融合空間」之一,象徵知識與藝術的相遇交流。大廳上方的連通橋提供了建築空間中觀看的多元視角,開館後可由高處角度欣賞藝術家林明弘創作的《再製》作品;大廳中央的不鏽鋼水池則是設計團隊多年心血,以曲面不鏽鋼鈑打造,除了能反射戶外綠意及映照周遭光景,還能調節室內溫度,營造舒適的「微氣候」。
挑高 27 公尺垂直聯通六層樓高的美術館大廳,為全臺美術館中最高的展示空間,開館後將展出由韓國藝術家梁慧圭(Haegue Yang)為此空間量身打造大型創作《流動奉獻-樹蔭三合》,作品呼應臺韓兩地共同存在的「聖樹文化」,象徵自然與社群的精神連結,未來美術館也將持續邀請國際藝術家為綠美圖量身打造展出為期兩年的大型裝置作品。迴旋的斜坡作為觀展動線引導觀眾自在探索,通透的空間與窗外自然綠意對話,讓觀眾即便在漫步公園時也可欣賞作品。此外,綠美圖共有五間從4至10公尺不同挑高的展間分布於各樓層,中美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也將於五個展覽室完整展出。
另一側的圖書館則展現不同氛圍。大廳挑高7公尺,流線型家具與金屬材質創造出明亮通透的氛圍,並配置自助借書機、圖書消毒機等讀者服務設施,別具巧思的花形書架與花形椅由SANAA事務所精心設計,並設有結合冷氣迴風口的「迴風書架」,運用空氣循環原理促進室內通風,兼具實用、美觀與舒適性。串連兩館的「文化之森」是一座半戶外屋頂花園,同為整體場域中的融合空間,以擴張網構築柔和場域,透過半戶外空間讓綠美圖無邊界地延伸至中央公園,將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環形天橋連結美術館與圖書館,邀請人們自由探索,在穿梭之間感受綠美圖獨特的節奏。
SANAA 事務所以呼應環境且簡潔俐落的設計語彙聞名,曾操刀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法國羅浮宮朗斯分館,及近年落成的澳洲新南威爾斯美術館等國際級場館。綠美圖是 SANAA事務所迄今最大規模的文化類建築計畫之一,更是其首度將美術館與圖書館兩個文化機構融合於一體的建築。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兩位建築師希望綠美圖能成為一座回應臺灣氣候的建築,讓光影、風與綠意自然流動,讓藝術與知識隨機相遇。他們表示,設計理念強調「開放與融合」,期盼民眾在此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並讓綠美圖成為世代共享、深受愛戴的公共空間。
綠美圖同步發布由日目視覺操刀的主視覺設計。柔化功能與空間界線,傳遞「開放與融合」的精神,展現雙館共構、自然共生的新樣態。主視覺以線性圖像與鮮明幾何色塊構成,營造現代而吸睛的印象。圖書館識別以「自由之書」為靈感,象徵閱讀啟蒙與無限想像;美術館識別則融入「黃金比例」與「大廳螺旋空間」意象,呼應建築的流動與生命力。統一且具延展性的識別系統,既能清晰辨識,也能靈活應用於不同場合,邀請大眾共同參與,成為串連城市、自然與人的文化語境。
綠美圖試營運期間將舉辦多元藝術與圖書活動,包含由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主講的專題講座與國際論壇,與以半開放式庫房為靈感的典藏互動展與兩大主題書展搶先登場。同時,美術館推出「打開,我們的美術館:與綠美圖相遇的 N 種方式」與圖書館籌劃的「圖書館的閱讀新章:和綠美圖的生活提案」系列,結合文學創作的戶外燈光裝置、影像聲響作品、特色「夜宿綠美圖」及戶外寫生活動,為市民帶來一連串精彩體驗,讓藝術與閱讀在此交會延伸綠美圖將成為臺中文化願景的重要象徵,它串連中央公園、水湳轉運中心與國際會展中心,構築出城市文化聚落的核心。隨著十月底試營運與十二月正式開館,臺中將迎來一座跨越藝術、閱讀與自然的新地標,邀請民眾走入空間,體驗跨域融合的靈感與想像。
試營運:2025年10月28日至2025年11月16日
正式開館:2025年12月13日 下午1點 (公眾入場)
試營運開館時間: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每週六9:00-20:00,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地點:臺中綠美圖|臺中市西屯區中科路2201號
臺中綠美圖官方網站:https://tgm.taichung.gov.tw
臺中市立美術館官方網站:https://www.tcam.museum
臺中市立圖書館官方網站:www.library.taichung.gov.tw